在前面論到耶穌登山寶訓的一章中,我們看過一些耶穌向門徒所說的話,論到管家職份。耶穌叫他們不要積財寶在地上,卻要積財寶在天上,指出那些積聚短暫財寶的人不但愚昧,他們內心也是黑暗(參考太六19-24)。
人們積財寶在地,金錢才是他們真正的神,因為他們事奉錢財,錢財也操縱他們的生命。耶穌宣告人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金錢,顯然指到如果神才是真正的主,神便也是我們金錢的主。金錢比起其他東西,更能與神爭奪人們的心,難怪耶穌教導我們,除非我們放棄自己一切所有的,否則便不能作他的門徒(參考路十四33)。基督的門徒一無所有,只是神的管家,而神喜愛用自己的金錢去作能彰顯神性情、擴展神國度的事情。
耶穌說了很多關乎管家職份的話,不過,那些稱自己跟從他的人卻不時會忽略了這些話,人們常常會扭曲聖經,要營造不同形式的現代「成功神學」,有的難以捉摸,有的明刀明槍。然而,造就門徒的牧師渴望教導人們順從基督所有的命令,因而也會用自己的榜樣和說話,來教導合符聖經的管家職份。
我們看一下聖經如何教導管家職份,同一時間,也揭示一些更加普遍的例子,說到成功神學的假教訓,這處決不是十分詳盡的研究,我寫了一本這主題的書,英文版可在我們的網頁中閱讀(ShepherdServe.org),見於「聖經題目(Biblical Topics)」標題下「耶穌論金錢(Jesus on Money)」一欄中。
神是需要的供應者
從一節正面的經文開始,我們記得保羅在聖靈感動下,寫道:「(神)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基督徒不時會引用一些相似的應許,不過,這些應許的上下文是說甚麼?我們閱讀上下文,很快便會發現為何保羅如此相信神會供應腓立比信徒的一切所需:
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我並不求什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4-19)
保羅肯定耶穌會供應腓立比信徒所需用的,因為他們符合了耶穌的條件,先尋求神的國,犧牲地奉獻給保羅,好叫保羅可以繼續建立教會,記得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到: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2-33)
所以,我們看到腓立比書四章19節的保羅所作的應許,不可應用在所有引用這應許的基督徒身上,反之,只可應用在一些先求神國的人身上。
我們真正需要甚麼?
馬太福音六章32至33節中,我們可以從耶穌的應許中學到另一些功課。我們有時難以分辨甚麼是我們的需要,甚麼是我們的渴求,不過,耶穌給我們所需的東西下了定義,說:「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耶穌所指會加給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之人的這些「東西」是甚麼呢?就是食物和衣服,人們無可爭辯,因為耶穌說出這應許之前,正是談到衣食(參考太六25-31),有衣有食是我們真正的肉身需要,這些是耶穌和他四處周遊的門徒唯一擁有的東西。
保羅也明顯贊成耶穌對我們需要的定義,向提摩太寫道: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6-10)
保羅相信有衣有食便是我們的真正所需,否則便不會說我們有了這些東西,就當知足,這叫我們用一個有點不同的角度來看他向腓立比信徒所作的應許,論到神會供應他們一切所需!有些牧師解釋這幾節經文時,你會想到他們是說:「神會供應你的一切慾求!」再者,如果我們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我們大部分人實際上不單有衣有食,豈不應更加知足嗎?
不知足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以為自己需要的比自己實際所需的要多,想想一個事實,神造亞當和夏娃時,他們一無所有,然而卻活在天堂。明顯地,神不想我們把快樂建築在一些物質上。你可曾想過,耶穌從來沒有自來水,也未曾在浴室洗澡呢?他從來沒有用洗衣機洗衣服,也沒有冰箱,沒有開過汔車或單車,沒有聽過電台,談過電話,在爐上煮食,或用音響系統講道,也從沒看過電視或電影,沒有電燈,也沒有空調或電風扇,沒有手錶,沒有衣櫃,他如何能夠快樂呢?
在美國(或在你的國家裏),我們受到廣告轟炸,叫我們看到人們享受自己的物質,是多麼快樂的事,因而我們被洗腦,以為擁有越多,便會越快樂,不管我們已得到幾多,仍然不感到知足,這就是耶穌所指到的「錢財的迷惑」(太十三22)。物質答應帶給我們快樂,卻是很少呈現,而我們隨從世界瘋狂地追求更多的物質時,實際上便成了拜偶像,作了瑪門的奴隸,忘記了神,也忘記了神最重要的命令,就是叫我們盡心地愛神,也要愛人如己。神曾警告以色列人:
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不守祂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申八11-14)
同樣地,耶穌警告人們,「錢財的迷惑」可能會擠住一個真信徒的靈命,使這信徒迷失(參考太十三7、22)。保羅提醒人們,「貪財是萬惡之根」,說到「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希伯來書的作者勸告我們:「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這些只是一些經文的例子,論到貪財的危險。
當金錢成了主人
或者,我們如何用金錢,最能測量我們與神的關係如何,金錢——我們用時間和方法賺取金錢,賺取後如何運用——可以大大顯示我們的屬靈生命。不論我們有錢,還是沒錢,金錢也可以比一切更能試探我們。金錢可以輕易叫人違背最大的兩條誡命,因為金錢可以成為獨一神以上的神,又可以引誘我們愛自己多過愛別人。另一方面,金錢可以證明我們愛神愛人。
耶穌曾說了一個比喻,論到一個人任得自己受金錢控制,而不被神掌管:
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裏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16-21)
耶穌描述這個財主是個很愚昧的人,雖然他有很多財富,農土肥沃,又懂得農耕技巧,但是他卻不認識神,不然,他便不會積蓄多出來的財富,自私地退休過自得其樂和休閒的生活。相反,他會求問神應該如何運用神所賜給他的財產,知道自己不過是神的管家。當然,神也希望這財主與人分享自己的豐富,也繼續工作,叫他可以繼續與人分享自己的豐富。或許唯一的可行選擇,就是他不用再耕種,以自給自足的方法,供養自己全職事奉,條件是神這樣呼召他。
耶穌的比喻中那財主錯誤地估計了自己死的時間,他預計自己還可以多活幾年,原來卻只剩下幾小時的壽命。耶穌的重點不會弄錯:我們應該看每天也是自己的最後一天來過活,常常預備好在神面前交帳。
兩種角度
神看事情的角度與人的角度多麼不同!耶穌比喻中的財主會得到很多人的艷羨目光,然而神卻可憐他;他在人眼中看為富足,在神眼中只是貧窮;他本來可以積蓄財寶在天上,永遠擁有這些財寶,他卻選擇了積蓄財寶在地上,叫這一切在他死的時候也沒有益處。按著耶穌如何論到貪婪的人,耶穌不太可能要我們認為這財主死後可以進天國。
這比喻應該可以幫助我們想起,我們擁有的一切也是神的禮物,神期望我們作忠心的管家,這原則不但應用在有錢人身上,也適用於所有把物質看得過重的人身上。耶穌繼續向門徒說話時,清楚指出:
「所以(這是指耶穌以下所說的話,是基於他前面剛說的話)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的貴重呢!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做,為什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因為,你們的財寶在那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路十二22-34)
耶穌的說話和那些現代「成功牧師」的說話可其不同!今天,人們告訴我們,神想我們擁有更多,然而耶穌卻叫門徒變賣自己所擁有的,捐贈他人!耶穌再次揭示那些積財寶在地的人有多愚昧——地上的財寶必會朽壞,財主的心也在地上。
留心,耶穌用了這愚昧財主的比喻,去教導那些因為生活上有缺乏而受試探、憂慮衣食的人。太過擔心這些事,顯出我們的焦點出錯,如果我們按本份去信靠愛我們的天父,便不會憂慮,這種無憂無慮的態度可叫我們得自由,專心建立神的國度。
基督的榜樣
耶穌說了很多關乎金錢的話,也用自己的榜樣教導人(造就門徒的牧師也應該這樣做)。耶穌活出自己所傳的道。耶穌如何生活呢?
雖然耶穌可以輕易運用自己的地位,賺得極多金錢,但是,他沒有積蓄地上的財寶。很多有恩賜的牧師也錯誤地以為,如果他們的事工能夠賺錢,神便一定是想他們自己也變得富有。可是,耶穌沒有運用自己的恩膏肥己,他所得到的金錢,是用來建立門徒,甚至可以供應一群跟隨他四處周遊的門徒 [1]。在我們的時代,年輕的門徒通常要付錢給神學院中的年長牧師,得著教導,然而耶穌的模式正正相反!
耶穌也過著信心的生活,相信天父會供應他一切所需,祝福他,叫他可以供應其他人的需要。有時候耶穌會被邀請到一些飲宴,有時候只在吃一些地間的麥穗(參考路六1)。
耶穌最少有兩次向數以千計聽道的人提供食物,與現今很多基督教會議多麼不同,人們想聽講員的信息,便一定要付入場費!我們向出席會議的人提供食物,有時還會被人取笑是「付錢叫人聽自己講道」,實際上,我們只是跟隨耶穌的模式。
耶穌也照顧窮人,而十二門徒也有一個錢箱,用來賙濟窮人。耶穌的事奉恆常會賙濟窮人,猶大在最後晚餐離席時,耶穌叫他趕快去作,其他門徒也以為猶大是出去買食物,或是出去賙濟窮人(參考約十三27-30)。
耶穌真正愛人如己,也過著簡樸和與人分享的生活,施洗約翰傳道時,說到「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路三11)。耶穌可以於心無愧,他只有一件衣裳。然而,有些成功神學的牧師設法叫我們相信耶穌很富有,因為他穿一件沒有縫兒的裏衣(參考約十九23),似乎只有財主才會帶這種衣服。若有人想要證明一些有違很多經文的事,便能夠在經文中找到一些重點,實在叫人吃驚!我們倒不如作出一個同樣荒謬的結論,說耶穌是想要隱藏自己的財富,因為他沒有穿一件沒有縫兒的外衣。
雖然耶穌說了很多論到錢財的話,我們卻沒有篇幅去寫了。就讓我們看幾種現代成功神學牧師,就是那些善於曲解聖經、欺騙一些容易受騙的人的牧師,所作的普遍教導吧。
「神使所羅門富足」
很多成功神學的牧師會引用所羅門為自己辯護,掩飾自己的貪婪,卻沒有想到神是有一個原因,才增添所羅門的財富。當神應許所羅門祂會應允他一切所求的事的時候,所羅門祈求智慧治理人民,神很喜悅所羅門沒有求財富(和其他東西),於是便賜給他智慧,同時加上財富。不過,所羅門沒有按著神的心意運用這些神所賜下的財富,後來成為了有史以來最愚昧的人。若果所羅門真有智慧,便會聽從神在他出生很久以先向以色列人所頒布的律法:
你總要立耶和華你神所揀選的人為王,必從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他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十七15-17)
成功神學的牧師也常常會好像所羅門一樣,忽略這段經文,招致自己的滅亡,他們都像所羅門一樣,成了拜偶像的人。記得所羅門的心,被他很多拜偶像的妻子誘惑了,因為他亂用錢財,才有能力供養這麼多妻子。
神希望所羅門會運用神所賜下的財富愛人如己,但是他卻用這些財富來愛自己,為自己加添很多金、銀、馬匹和妻子,直接違抗神的命令,最後娶了七百個妻子和三百個妃嬪,等於奪去一千個男人的妻子。他沒有賙濟窮人,反倒放縱自己。所羅門又自私又拜偶像,成功神學的牧師卻竟以所羅門作為所有新約基督徒要效法的例子,實在叫人大大驚訝,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更像基督嗎?
「神使亞伯拉罕富有,我們也應許得到亞伯拉罕的祝福」
人們從加拉太書第三章中保羅所說的話,編出這種常見的辯護,我會引述這段再三被人錯誤引用的經文,連同經文的上下文:
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可見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
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律法原不本乎信,只說:「行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著。」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加三8-14)
保羅在第14節中所寫到「亞伯拉罕的祝福」,是指到神應許萬國都會因亞伯拉罕得福(保羅在第8節中引述了),更具體來說,就如保羅在後幾節經文中所說,得福是因亞伯拉罕的一個子孫,就是耶穌(加三16)。按著我們所讀到的經文,耶穌被神咒詛了,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叫那應許的祝福臨到萬國。所以,「亞伯拉罕的福臨到外邦人」,不是說神使到外邦人好像亞伯拉罕一樣富有,而是說神應許亞伯拉罕,會藉著他的子孫叫外邦人得福——當耶穌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以後,這應許就應驗了。(保羅在此處想提出的重點是,外邦人也可以好像猶太人一樣,藉著相信耶穌,因信而得救)
另一種曲解
成功神學的牧師也不時會用另一個方式引用這同一段經文,為自己的教義作辯護,他們說因為律法指出,不守律法的人會被咒詛而貧窮(參考申二十八30-31、33、38-40、47-48、51、68),加拉太書三章13節中保羅也寫道:「基督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所以我們在基督裏的人便得以脫離貧窮的咒詛。
第一,保羅寫到基督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時,是否正在想到申命記第二十八章中所見的特定咒詛,這實在是備受爭議。留心,保羅沒有說到基督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眾)咒詛」,而是說「律法的咒詛」,這是單數,暗示對一些設法守律法而得救的人來說,全律法也都是咒詛。只要我們被基督救贖了,便不再犯了靠守律法得救的錯誤,所以在這意義上,我們「從律法的咒詛得以贖回」。
如果保羅實際上是說到基督贖出我們脫離申命記第二十八章中所列出的災難,因而保證我們可以富有,我們便奇怪為何保羅寫到自己「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林前四11),也會訝異為何保羅會寫到: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羅八35-36)
明顯地,如果基督已贖出了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所有基督徒也便不用受逼迫,挨餓,赤身露體,遇上刀劍或危險,保羅便用不著寫出這些話來了。
我們也會奇怪為何耶穌會預言以下的天國情景: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4-40)
因此,有些信徒已「從律法的咒詛得贖」,仍會發覺自己處於一些不太富足的環境,不足為奇。不過留心,在這些耶穌所形容的惡劣環境中,神也會滿足受苦信徒所需要的,會藉著其他有多於自己所需的信徒幫助他們,我們總是能夠預期神會供應我們的需要,即使有時環境看來不是這樣。
最後,那些希望好像亞伯拉罕一樣發財的成功牧師應該誠懇地問問自己,他們是否願意一生住在沒有電力和自來水的帳棚中!舊約中神祝福一些人有些錢財,是要他們用這些錢財榮耀神,分出自己的豐富,供應他人,亞伯拉罕有這樣做,雇用數以百計的人,供應他們的需要(參考創十四14),約伯也有這樣做,見證自己用錢財照顧孤兒寡婦(伯二十九12-13、31,三十一16-22),人們若有建立事業的恩賜,便應該肯定自己最重要的事業是要順服神,又愛人如己。
「聖經說耶穌成了貧窮,叫我們可以成為富足」
聖經確是說: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八9)
有人主張,因為這段經文顯然指到耶穌在天上物質上富足,在地上卻成了物質上貧窮,所以保羅寫到他的讀者可以藉著基督的貧窮而變得富足時,心中想到的是物質上的財富。沒錯,他們說,如果保羅在上半節是說到物質上的富足和貧窮,在下半節便不會是說到屬靈上的富足。
不過,如果保羅實際上是指到,我們在物質上因著基督的貧窮而變得富足,我們便想知道為何保羅在同一封信的幾節之後寫到:
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林後十一27)
如果在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中,保羅是指到基督成了物質上貧窮,好叫我們可以變得物質上富足,保羅的生命中便肯定沒有成就基督的心意!所以明顯地,保羅不是指到基督成了物質上貧窮,好叫我們可以在地上變得物質上富有,而是說到我們在屬靈上會富足,借用耶穌的說法,這是「在神面前富足」(參考路十二21),我們的財寶在天上,我們的心也在天上。
成功神學的牧師既然說到,保羅在前半節才說到物質上的富足,所以不可能在下半節便說到屬靈上的富足,這樣假設是否可靠?想一想下面耶穌向士每拿教會向說的話:
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啟二9上)
清楚地,耶穌是說到士每拿的信徒正面對物質上的貧窮,後半節卻說到他們在屬靈上是富足的。
「耶穌應許在今世得百倍」
耶穌應許一些作出某些犧牲的人會得著百倍,我們讀一下耶穌怎樣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十29-30)
留心,成功神學的牧師不時會引用這應許,但是這應許實在不是給那些奉獻金錢給牧師的人,相反地,這應許是給另一些人,他們離開自己的家、田地和親人,去到遠方傳福音,耶穌應許這些人會「在今世得百倍」。
不過,耶穌是否應許這些人會擁有一百倍的房子或田地,如同一些成功神學的牧師所言?不,耶穌也不是應許這些人會得著一百個母親和一百個孩子,只是說到人們離開家園,便會發現其他信徒會打開家門,歡迎他們進到自己的家,待他們如同自己的親人一樣。
留心,耶穌也應許這些人會有逼迫和永生,叫我們想起整段經文的上下文,當中門徒看到一位少年財主希望得著永生,卻憂憂愁愁地走了,耶穌便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可十25)
門徒聽到耶穌的話,也吃了一驚,懷疑自己可否進到神的國,便提醒耶穌他們已撇下一切跟從他,耶穌便在這時說出「得百倍」的應許。
這樣看來,耶穌在幾秒鐘之前,才向一個財主說,若他想得著永生,便要變賣一切,賙濟窮人,而成功神學的牧師竟可以試圖說服我們相信,耶穌是應許我們會得著百倍的物質回報,叫我們很快便可大富大貴,實在是叫人難以置信!
除了上述我們看過的,成功神學的牧師還曲解了很多經文,卻鑑於篇幅所限,不能盡錄,請小心!
一句值得記住的格言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是英國循理會運動的創辦人,想出了一句很美妙的格言,論到如何正確地看錢,這格言是:「盡你所能賺錢,盡你所能儲蓄,盡你所能奉獻。」
這是說,基督徒應該努力工作,運用神所賜的才幹和機會賺錢,但要確保他們處事誠實,不觸犯任何基督的命令。
第二,人們應該節儉樸素地生活,盡可能小花錢在自己身上,叫他們可以「盡可能地儲蓄」。
最後,人們跟從了前二步驟後,便應該「盡可能地奉獻」,不只限於十一奉獻,卻要盡可能背乎自己,好叫孤兒寡婦可以得到供養,福音可傳遍世界各地。
初期教會肯定實踐了這種管家職份,與有需要的人分享,是新約生活的一種特色,第一群信徒嚴格地遵守耶穌的命令:「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路十二33),我們讀一下路加如何記載初期教會吧: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二44-45,四32-35)
聖經也清楚說明,初期教會供應有逼切需要的窮寡婦(參考徒六1,提前五3-10)。
保羅是世上最偉大的使徒,寫出大部分新約書信,神也委託他向外邦人傳福音,保羅認為供應窮人物質的需要,是他事奉的重要一環。在他所建立的教會中,用了很多金錢賙濟窮人(參考徒十一27-30,二十四17,羅十五25-28,林前十六1-4,林後八-九,加二10)。保羅信主後最少十七年來,周遊耶路撒冷傳講自己所領受的道,受到彼得、雅各和約翰監察,三人也找不出保羅所傳的信息有錯誤之處,而保羅在加拉太書重述這事時,說到:「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加二10)在彼得、雅各、約翰和保羅的心中,憐憫窮人,是僅次於傳福音。
結論
論到這主題,使徒保羅可以向造就門徒的牧師作出最好的提醒,他警告提摩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然後,保羅又勸勉提摩太:
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提前六11)
[1] 成功神學的牧師,不時會用這事實,來證明耶穌的事奉相當富足。無疑地,神供應耶穌的需要,叫他可以完成自己的使命,耶穌和這些牧師卻有分別,耶穌不自私,沒有用自己事奉的錢財來豐富自己的生活。